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推薦 !! 各海域颱風命名規定以及強度規則 ~~~

簽到天數: 582 天

[LV.9]以壇為家II

2013-12-17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13-12-26 20:13 編輯

(一) 全世界熱帶氣旋有八個海域區域.
雖然國內習慣統稱 颱風(Typhoon)  颶風(Hurricane)  旋風(Cyclone) . 但其實命名比大家所想的困難.

颱風組 1區
颶風組 3區
旋風組 4區

北半球還好 , 南半球才困難

北半球

西北太平洋(國際換日線180度以西)+南海   國內統稱 :颱風  Typhoon

JMA日本氣象廳命名規定  (特殊) (菲律賓有自己的命名表 A~Z開頭以及命名規則)
歷史最劇烈風暴 : 狄普 - 1979    165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梅姬 - 2010 160kts & 海燕 - 2013  170kts

可以說是大聯盟全明星組, 數量最多+強度平均最強者. 大聯盟的天堂就是我們這裡.
梅姬 海燕 狄普 ....等許多強者所在區域.
(媒體呼癲不要把颶風誇那麼強大> <)


菲律賓算是全世界颱風登陸威力平均最強. 各各都是Cat.5  海燕甚至可能是人類紀錄以來登陸威力最強.
打破了卡蜜兒 梅姬 勞動節的165或160kts登陸威力.

海燕也是首次初報給於170kts的颱風.  JTWC折線圖. 首次報表T值8.1 . 傳聞德法折線圖第一次使用破表是95年安琪拉颱風 T值達8.3在97年瓊恩颱風年鑑提起.(本人也看過年鑑.確實有提到)

海燕的完美不多說. 就是完整的深黃色的對流(NRL) 完整的暗黃色冒黑色對流(RAMMB) 完整的粉紅色內部呈現白色對流(CWB) ..還有整個便粉紅色或者是BD全黑色都有. 哪個西太颱風能向他媲美.  狄普 . 梅姬 . 蓋伊 . 妮妲. 安琪拉. 電母...?


西太就是一堆強者所在.


跨海怎辦 : 西太的颱風不論跨海至中太平洋(1959年白西颱風)或者是跨海至北印孟加拉灣(1992福萊斯 .1989蓋伊 . 2001畫眉)
跨海後命名方式還是原先西太名字使用. 有時候擾動移到孟灣.但用北印的名字. 費林等例子.

中北太平洋(國際換日線180度以東~西經140度)  國內統稱 :颶風  Hurricane

CPHC美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規定 (A , E , H , I , K , L , M , N , O , P , U , W順序開頭命名)
歷史最劇烈風暴 : 伊歐佳 - 2006  14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伊歐佳 - 2006  140kts


中太的颶風較少,但也有不少來客來到西太. 伊歐佳 伊利 修寇 或者是早期的颱風. 奥利華 , 帕卡(97年), 利里(94年)等等.

跨海怎辦 : 中太的颶風跨海至西太或者是東太.也會延用原先命名的名字使用. 例如伊歐佳 ,或者是今年的尤娜拉 . 皮瓦等.來到西太繼續原先中太名字.

東北太平洋(西經140度以東)  國內統稱 :颶風  Hurricane

NHC美國颶風中心命名規定  (A~Z順序字頭)  不包含Q字頭
歷史最劇烈風暴 : 琳達 - 1997   16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里克 - 2009  155kts



東太的颶風,94年的約翰~曾經走了最長的路線之一. 31天的傳奇來到西太.
琳達和里克是東太最劇烈的颶風. DEA分析. 里克強度甚至比05年的(Rita)麗塔颶風略強.

跨海怎辦 : 如果移到中太和西太 , 也會原用原先的名字. 例如94年約翰颶風,是第一個東太颶風移動至西太. 過去都是中太移到西太例子較多. 約翰颶風可說是獨特.

北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 國內統稱 :颶風  Hurricane

NHC美國颶風中心命名規定   (A~Z順序字頭)  不包含Q , X , Y , Z字頭
歷史最劇烈風暴 : 威爾瑪 - 2005   16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威爾瑪 - 2005  160kts


大西洋颶風強度大概是僅次於西北太平洋. 過去也有數個和狄普抗衡的颶風.
1980艾倫 899百帕. 他的風速據說曾經出現了172kts .....的經典紀錄... 最後由165kts作收

艾倫不論對流和環流大小. 都明顯不如西太的頂級颱風.  風速真的是神奇.

69年卡蜜兒 .登陸威力是僅次於海燕. 破壞力在美國南部. 算是卡崔那颶風之前. 登陸威力最大的一場颶風. 其次於勞動節颶風.
可說是登陸美國的兩強颶風.  92年安德魯 03年伊莎貝爾 04年查理 05年卡崔娜 12年桑迪. 登陸美國強度遠不如卡蜜兒 ,勞動節之威力.


大西洋兩強的颶風 , 88年吉爾伯特(Gilbert)  05年的威爾瑪(Wiilma)  , 這兩個算是大西洋唯一有達到CDG環標準的頂級颶風.
尤其威爾瑪的針眼只有6km (比75年裘恩 04年電母還要更小) 真的是奇特的風眼.


跨海怎辦 : 大西洋的颶風移到中美洲和墨西哥時. 有時候甚至只剩個擾動或低壓移過去. 從新命名颶風例子.
我還沒有聽過.大西洋颶風跑到太平洋上原用名字.

北印度洋+孟加拉灣+阿拉伯海   國內統稱 :旋風  Cyclone

IMD印度氣象局命名規定
歷史最劇烈風暴 : BOB 07 - 1999   14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古努 - 2007  145kts


現在中央氣象局地面天氣圖顯示孟加拉灣有颱風,就是指北印的颱風區. 那裡不是西太平洋管轄. 所以不會顯示現有颱風.
古努是北印最好的旋風.不過根據IMD 好像風王是99年的BOB 07  , 912百帕 .  古努是920. 而費林甚至才940呢.....
所以有時候風王是誰看看就好= =

跨海怎辦 : 歷史上還沒有聽過北印跑到西太例子.
南半球

西南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印度洋東經90度以西)  國內統稱 :旋風  Cyclone

MFR法國區域氣象中心,但是命名規定是由馬達加斯加 模里西斯規定 (A~Z順序字頭)
歷史最劇烈風暴 : 加菲洛 - 2004 (南半球 2003-2004風季)  14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加菲洛 - 2004 (南半球 2003-2004風季) 140kts



2004年, 加菲洛旋風.被認為是Cat.5級等級威力登陸,堪稱碧利斯登陸台灣威力那時的翻版.
MFR認定他是西南印度洋最強烈的旋風. 甚至超越了一年前的哈里旋風以及1994年的杰拉爾達旋風.

跨海怎辦 : 南半球裡跨海可說是常見的事情. 管理範圍較小. 跨海經常都有. 西南印的旋風跨海至90度以東澳海. 會繼續原用西南印的名字.

澳大利亞周圍海域+卡奔塔利亞灣(印度洋東經90度~南太平洋東經160度)  國內統稱 :旋風  Cyclone

BOM 五個氣象機構...澳洲三個  (印度洋東經90度~南太平洋東經160度 南緯10度~南緯40度) (A~Z順序字頭)
沒有Q , X字頭(X不確定.最新命名表沒有) , 有時沒有U , V , W , Y , Z字頭.

印尼一個(印度洋東經90度~南太平洋東經160度 南緯0度赤道~南緯10度) (特殊)

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南太平洋東經140度~南太平洋東經160度 南緯0度赤道~南緯10度) (特殊)

該海域統稱Australia 澳大利亞地區氣象較頻繁
歷史最劇烈風暴 : 格溫達 1998 (南半球 1998-1999風季) & 伊尼戈 2003 (南半球 2002-2003風季)  140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伊尼戈 2003  (南半球 2002-2003風季) 140kts


維基百科填寫澳海最強是 莫妮卡 - 2006  905百帕 可能有錯誤. 莫妮卡在澳洲氣象是916百帕 . 不如伊尼戈 & 格溫達900百帕
澳海的這裡.我想多人陌生  澳海西岸的像是 89年Orson  95年Daryl . 前者僅904百帕 .後者JTWC給她150kts . 但澳洲給她偏差
直到98年格溫達打破Orson.  成為風王. 格溫達(Gwenda)只有130kts. 卻是風王覺得有點奇怪. 格溫達看起來是CDO較小規模.有點針眼.
03年伊尼戈(Inigo). 扳平了格溫達(Gwenda)的900百帕.  我認為伊尼戈(Inigo)比格溫達(Gwenda)型態更好. 但06年莫妮卡可能刷下伊妮戈

但其實莫妮卡(Monica)的底層是相當好的. 不過可惜僅916百帕. 伊尼戈和格溫達還是風王.

跨海怎辦 : 澳海域的旋風是經常被跨海或跨過去的區域. 澳海的旋風跨海至南太160度以東. 沿用原先的名字. 但反過來.澳海的旋風.移到印度洋90度以西.會改用新的命名上去. 例如 Mary-Karin旋風 變成兩句 (左邊那句是澳海名字.右邊那句是西南印的名字)
會變成兩個句子的旋風. 這種情況在印度洋常發生. 只要澳海跨海至西南印. 就有兩個句子的颱風名稱.

反過來西南印的旋風跑到澳海. 名字會繼續沿用西南印為主.
西南太平洋海域(西南太平洋東經160度~東南太平洋西經120度)  國內統稱 :旋風  Cyclone

FMS斐濟區域氣象中心 & TCWC紐西蘭氣象中心命名規則 (南緯25度以北斐濟 , 以南紐西蘭命名規則)
(A~Z順序字頭) 有時沒有X字頭

歷史最劇烈風暴 : 佐伊 2002  (南半球 2002-2003風季)  155kts
21世紀最劇烈風暴 : 佐伊 2002  (南半球 2002-2003風季) 155kts


這裡的風王被認為是2002年的佐伊(Zoe)旋風.  JTWC給她南半球第一個155kts

1985年Hina(席娜) , 1989年Annie(安妮) , 1990年Sina(希娜) , 2005年Olaf(歐拉夫) . 1998年Ron(羅恩).沒有被承認南太的王者.

佐伊(Zoe) .一直是南太的風王. 型態較好的Olaf,曾經威脅過她呢. 不過斐濟那裡還認為Olaf後頭的Parcy較強呢> <

跨海怎辦 : 西南太的旋風.移動至澳海會繼續沿用原先的名字下去. 同樣澳海旋風移過來.也要原用澳海的名字下去而公平.

註1: 命名方式. 除了西南印度洋區域外. 其他海域颱風跨海會繼續原用原先名字.
註2: 南半球風季通常是從11月至5月. 例如南半球風季正要進入2013年 他們風季稱 2013-14 颱風季 .為主說法.
註3 :
北半球分為 L 大西洋, E 太平洋東, C 太平洋中, W 太平洋西,  B 孟灣, A 阿海
南半球分為S 印度洋 , P 太平洋南.

但會發現 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是一起的 例如 01A  02A 03B ...
印度洋 南太平洋是一起的  例如 01S  02P  03P ...

但是編號就不一定了. 以下是每年颱風平均數量 (指包含命名)

西太組   26
中太組   4
東太組   15
西南印組  7
澳海組    8
西南太組  7
北大西組  15
北印組  8

註4 : 大部分增強熱帶氣旋都給命名 ,北印度洋和南半球颱風,擾動就是有國際編號.(北半球NHC熱帶低氣壓開始才有國際編號 , 而我們西太這邊命名才有國際編號)  .

註5 : 通常澳海區的颱風跑到西南印會換名字,等於兩句. 但有時候是沿用.
註6 : NHC管轄的北大西洋 東太平洋 MFR管轄的西南印度洋. 每年颱風命名第一號必須從A開頭. 其中只有西南印度洋命名表沒有重複. 而北大西洋 東太平洋是5年(好像)重複一次.

註7 : 南半球的3家機構(MFR BOM FRS)雖然也是10分鐘風速. 但是似乎是陣風?  JMA和CWB是用持續風速 = =


如果有錯誤. 可以補充回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菲律賓經常有Cat.4 Cat.5的強烈颱風經過. 今年尤特和海燕過境菲律賓.  發表於 2013-12-17 21:56
詳細讀了一下 風之巔應該也是可以啦~ XD  發表於 2013-12-17 21:44
哇,菲律賓海域的位置,剛好是西太八成以上颱風路徑的共同交點,太誇張了!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  發表於 2013-12-17 21:44
這篇其實可以放在颱風概論...很詳細 讚一個~~~  發表於 2013-12-17 21:23

評分

參與人數 5水氣能量 +426 收起 理由
jwpk9899 + 200 讚!
正宜27 + 15 神馬都是浮雲
魏敬原 + 2 贊一個!
wangsj1968 + 9 贊一個!
krichard2011 + 10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582 天

[LV.9]以壇為家II

蜜露|2013-12-17 20: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14-1-8 16:22 編輯

(二)  各機構八個區域管理強度方式  

這種表格我不會做@@~ 不然我想把CWB用下去 .  Herb大大有寫過類似文章. 可以參考.

這表格是維基看到的,不曉得算不算是完全.

Tropical Cyclone
1-minute sustained winds
10-minute sustained winds
NE Pacific &
N Atlantic
NHC/CPHC

(
中太 東太 大西)

1分鐘
NW Pacific
JTWC

(
對照西太)

1分鐘
NW Pacific
JMA

(
西太)

10分鐘
N Indian Ocean
IMD

(
北印)

10分鐘
SW Indian Ocean
MF

(
南印)

10分鐘
Australia & S Pacific
BOM/FMS

(
澳海 南太)

10分鐘
0–7<32 knots (37 mph; 59 km/h)<28 knots (32 mph; 52 km/h)Tropical Depression

熱帶低氣壓
(國際編號)
Tropical Depression

熱帶低氣壓

Tropical Depression

熱帶低氣壓
Depression

低氣壓
Zone of Disturbed Weather

弱小低氣壓
Tropical Disturbance
熱帶擾動
Tropical Depression
熱帶低氣壓
(國際編號)
(可能命名)
Tropical Low
(可能命名)
733 knots (38 mph; 61 km/h)28–29 knots (32–33 mph; 52–54 km/h)Deep Depression

深低氣壓
Tropical Disturbance

熱帶擾動
(國際編號)

(可能命名)
834–37 knots (39–43 mph; 63–69 km/h)30–33 knots (35–38 mph; 56–61 km/h)Tropical Storm

(命名)
熱帶風暴
Tropical Storm

熱帶風暴
Tropical Depression
(可能命名)

熱帶低氣壓
9-1038–54 knots (44–62 mph; 70–100 km/h)34–47 knots (39–54 mph; 63–87 km/h)Tropical Storm

(命名)
(國際編號)
熱帶風暴
Cyclonic Storm

(國際編號)
氣旋風暴
Moderate Tropical Storm
(命名)
熱帶風暴
Category 1
tropical cyclone
(命名)
1級旋風
1155–63 knots (63–72 mph; 102–117 km/h)48–55 knots (55–63 mph; 89–102 km/h)Severe Tropical Storm

強烈熱帶風暴
Severe Cyclonic Storm

(命名)
強烈氣旋風暴
Severe Tropical Storm

強烈熱帶風暴
Category 2
tropical cyclone

2級旋風
12+64–71 knots (74–82 mph; 119–131 km/h)56–63 knots (64–72 mph; 104–117 km/h)Category 1 hurricane

1級颶風
Typhoon

颱風
72–82 knots (83–94 mph; 133–152 km/h)64–72 knots (74–83 mph; 119–133 km/h)Typhoon

颱風

64~強
85~非常強
105~猛烈

Very Severe
Cyclonic Storm

特強氣旋風暴
Tropical Cyclone


旋風
Category 3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3級旋風
83–95 knots (96–109 mph; 154–176 km/h)73–83 knots (84–96 mph; 135–154 km/h)Category 2 hurricane

2級颶風
96–97 knots (110–112 mph; 178–180 km/h)84–85 knots (97–98 mph; 156–157 km/h)Category 3 Hurricane

3級颶風
98–112 knots (113–129 mph; 181–207 km/h)86–98 knots (99–113 mph; 159–181 km/h)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強烈旋風
Category 4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4級旋風
113–122 knots (130–140 mph; 209–226 km/h)99–107 knots (114–123 mph; 183–198 km/h)Category 4 hurricane

4級颶風
123–129 knots (142–148 mph; 228–239 km/h)108–113 knots (124–130 mph; 200–209 km/h)Category 5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5級旋風
130–136 knots (150–157 mph; 240–252 km/h)114–119 knots (131–137 mph; 211–220 km/h)Super Typhoon

超級颱風
Super Cyclonic Storm

超級氣旋風暴
Very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非常強烈旋風
>137 knots (158 mph; 254 km/h)>120 knots (140 mph; 220 km/h)Category 5 hurricane

5級颶風


點評

其實我不太喜歡旋風這個翻譯 Tropical Cyclone(熱帶氣旋) 個人比較喜歡熱帶氣旋 呵呵  發表於 2014-4-6 09:02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3 收起 理由
魏敬原 + 3 贊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582 天

[LV.9]以壇為家II

蜜露|2014-4-1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比較詳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71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jwpk9899|2014-4-6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wpk9899 於 2014-4-6 09:09 編輯

從大西洋跨入東太的~
可以參考2012年的ERNESTO-HECTOR
不過兩個究竟是不是同一個系統其實有些爭議...
當時NRL將ERNESTO撤編 隨即在同一坨雲系上再另外編了個號
然後很快就發出TCFA
爭議點就是LLCC究竟是原本的 還是爬過山後再重新轉出來的LLCC
PS:因為這樣所以也沒沿用原名稱...

(最後一張路徑參考參考就好...當初有人提過兩個不是同一個系統 所以這張看看就好...)







颶風ERNESTO:http://twty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2&extra=page%3D2%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45

熱帶風暴HECTOR:http://twty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7&extra=page%3D2%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45


點評

好像改制了 現在就使用單一名字 如果現在的24S.Jack跨90E MFR還是沿用同樣的名字不再另外命名  發表於 2014-4-20 09:13
本來應該是 布魯斯-比吉薩 這樣兩句@@  發表於 2014-4-20 02:03
當時布魯斯跨海的時候. 剛好阿瑪拉是A開頭. 會不會是兩句B開頭? 所以不換呢@@~  發表於 2014-4-20 02:02
有聽說這從大西洋跨過來的. 話說今年布魯斯過90E沒換新名字? 制度變了嗎?還是..?  發表於 2014-4-20 02:01
讚!  發表於 2014-4-20 01:12

評分

參與人數 2水氣能量 +40 收起 理由
蜜露 + 20 贊一個!
開梅 + 20 不能同意你更多!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3707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開梅|2014-4-20 01:14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中太和東太,氣象局是不是有點搞不清楚他們二者的差別呢?像早期,1987年裘恩和佩凱等,氣象局都是說:這個颱風,是由『東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
卻沒說:這個颱風,是由『中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
所以個人在歸類時,經常不知道要把跨洋颱風的來源歸在哪項?

點評

1994約翰. 也是個例子. 從東太誇中太至西太  發表於 2014-4-20 01:5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