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動物聯群逃 黃石火山恐爆???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22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27 17:46 編輯

日本火山噴發形成新島嶼島嶼,面積迅速擴張5倍以上
或成史上最大岩漿流量!!!!!!!



25jpn.png

日本火山噴發形成新島嶼 或成史上最大岩漿流量

中國網12月22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12月20日報導,小笠原諸島西之島沿岸受火山噴發影響產生了新島嶼,這一事實在上月被確認後,截至本月20日已歷時整整一月。
火山噴發出的岩漿急速擴大形成新島嶼,專家認為「年內與西之島接壤的可能性極大。”
日本海上保安廳在11月20日確認了西之島沿岸受火山噴發影響誕生了新島嶼。
NHK電視臺20日正午從上方拍攝圖像顯示,位於島嶼中央的噴火口中仍能看見紅色岩漿,岩漿和熔岩每隔大約30秒一次冒出黑煙,仍在持續噴發。
噴火口周圍地區海拔超過30米,噴出物把整個島嶼變成了像富士山一樣的圓錐形。
在近一個月內,該島嶼面積迅速擴張,在波浪拍打到的地方,一旦海水接觸到高溫岩漿便立刻能看見被融化後的白煙。
共同參與拍攝的東京工業大學野上健治教授認為,「相較一周前,該島嶼的西側和北側都擴張數10米,最近的部分已逼近距西之島海岸50米內」。
另外,該島嶼周邊海水也因熔岩的堆積逐漸變淺,今後很有可能會因噴發加速擴張島嶼面積。
野上教授說:「噴發已持續一個月仍未見停止之勢,說明該地區岩漿量非常充足。與40年前的噴發相比,本次噴發陸地的擴張速度極快,很可能在今年年內與西之島接壤。”
島嶼面積迅速擴張5倍以上
歷時一個月後,在位於新形成的島嶼中央的噴火口中仍能看見流動的岩漿,現在島嶼面積已經擴大到剛發現時的5倍以上。
40年前,西之島附近基本相同的海域也發生過噴發活動。那次噴發在歷時一個月後,最初的噴火口就停止了活動,而在西側約400米處形成了新的噴發口。
就這樣,在半年時間內,共形成了5個火山口,不停地變換方位進行噴火。
熟悉火山運動的東京工業大學野上健治教授認為,40年前的噴發很有可能是由於岩漿供給不足或岩漿冷卻堵住了火山口而造成的。然而這次的岩漿量非常充足,相同的噴發口中的岩漿源源不斷。至今所噴發出的岩漿量很有可能已經超過1983年三宅島噴發和1986年的伊豆大島噴發,成為史上流出量最大的岩漿噴發活動。
野上教授表示:「在噴火口能看見紅色的東西閃閃發光,就說明還有很多岩漿在內,我認為活躍的火山運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竟不知這裡有這麼充足的岩漿,我非常關注這片區域。”
島嶼面積是如何擴張的
海上保安庁方面表示,最初發現該島嶼時只是一個長約200米的橢圓。在11月26日,也就是剛發現一周後,確認了噴火口中確有岩漿噴出,島嶼面積擴張了約1.3倍。
11月30日,火山口因持續高溫發出紅光,和黑煙一起噴發出石頭。
受此活躍的火山活動影響,岩漿不斷流出,島嶼面積迅速擴張,12月1日擴大至原先的2.5倍,約4萬平方米;4日擴大至3.7倍,約5.6萬平方米;13日擴大至原來的5倍,約8萬平方米。
海上保安庁在一周前的12月13日,使用紅外線特殊成像儀對噴發地區進行拍攝,結果顯示熔岩溫度從數百度升至1000度左右,並在拍攝時以每5分鐘一次的速度噴發。(實習編譯:吳湖帆影)

nishino-13dec13-1.jpg

nishino-13dec13-2.jpg
新島的圖像。圖片來源: 日本海岸警衛隊

nishinoshima_ali_2013342.jpg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地球觀測-1 (EO-1) 衛星上拍攝于 2013 年 12 月 8 日這個天然彩色圖像。島周圍的水被變色由火山礦物和氣體以及海底沉積物在正在進行的火山爆發所引起的。一個微弱的羽、 可能蒸汽和其它氣體,將出現在白色泡芙上面在島的中心和西南部分。
圖片來源: 地球觀測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20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20 13:17 編輯


當遇到正在爆發的火山時,大多數人可能會掉頭就跑...................
火山完美噴發照:攝影師離火山口僅1

美攝影師火山口拍最完美噴發照
當遇到正在爆發的火山時,大多數人可能會掉頭就跑,然而對於一個尋找最完美角度的勇敢攝影師,他也許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據英國《每日郵報》826日報導,攝影師邁爾斯·摩根(Miles Morgan)為拍到最完美的火山爆發照片,不顧危險經過艱難跋涉,來到正在爆發的夏威夷基拉韋亞火山,並在離火山口僅1米處,拍到了下面這些讓人不可思議的照片。
現年42歲的摩根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他在這次危險拍攝的過程中腳被燒傷。他說:「在這次外出拍攝中,我們之所以能拍出這麼完美的照片是因為能夠接近海灘,但沒想到這樣也會發生意外,一開始大波浪卷向海灘時,我並未在意。但是當海水真的湧到我膝蓋處時,我感覺到海水居然是滾燙的。”
據悉,基拉韋亞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在過去20年裡,它時不時就會爆發。在拍攝這些照片時,摩根並無大礙,但他承認有一位攝影師失蹤了,並且很有可能在一周前就因火山爆發葬身某處。
此外,摩根還是一位飛行員,他說他的妻子很支援他的冒險事業,但是他也承認通常會對家人隱瞞自己的危險旅行,直到平安歸來。他說:「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所以準確的掌握拍攝時機和掌握海浪來襲的時間簡直就像在打仗。最大的挑戰就是,你不能允許自己因為被熔岩震撼以致全然忘記周圍真實的危險。」

(實習編譯:任潔 審稿:朱盈庫)新華網



190-13121GG044-50.jpg

190-13121GG047.jpg

125263968_151n.jpg

190-13121GG046.jpg



190-13121GG045-50.jpg

190-13121GG045.jpg

190-13121GG043.jpg

190-13121GG042.jpg

190-13121GG043-50.jpg

來源:環球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13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13 17:27 編輯


《時代》評2013年最佳太空照片 其中之一幅!


time125851507_161n.jpg

2013年5月18日,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觀察到火山爆發的情景。火山灰上升到了2萬英尺高空。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每日衛星照:美國阿拉斯加半島火山爆發
发布: 2013-5-24 11:27 | 来源: 新浪科技

北京時間5月24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觀測站(NASA's Earth Observatory)今日公佈了一組太空照片,展示了美國阿拉斯加半島巴甫洛夫火山(Pavlof Volcano)爆發的景象。

巴甫洛夫火山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港市安克雷奇(Anchorage)西南大約1000公里處的阿留申島弧(Aleutian Arc)內。巴甫洛夫火山于2013年5月13日開始爆發。大量炙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噴向空中,濃濃的火山灰羽狀物上升至6000米的高空,並向東南方向飄過北太平洋。
2013年5月18日,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宇航員拍下了這一組驚人的照片,當時ISS位於火山東南偏南約475公里的高空。

47529_201305241128101ns5s.jpg

47529_201305241128041tmq6.jpg


47529_201305241127581HmVN.jpg






o-PAVLOF-VOLCANO-ERUPTION-900.jpg

(美聯社照片/阿拉斯加火山觀測站,西奧 · 切斯利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12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12 16:46 編輯

地球軟流層的涌動推動了板塊運動,進而引起了地震、火山爆發、干旱等災害現象頻繁發生!!!




4995862081448831931.jpg
圖示內容來自《地球內部深層次動因及其影響與氣候變化》制圖:李姿閱

FogHaze.png










“霧霾預示地震”無証據 觀點提出者表示僅為假說
2013年12月12日09: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一則“嚴重霧霾預示將出現大旱和頻繁地震”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引起種種疑慮。該觀點認為,我國近期大面積、長時間霧霾現象的成因與地球軟流層的活動有關,出現大范圍霧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災害也可能接踵而至。此說法科學嗎?霧霾的成因與地質運動有關嗎?記者採訪了觀點的提出者和其他有關專家。  
  大范圍霧霾與地質活動有關?
  【回應】 僅是猜測﹔目前尚無研究証明近期地球軟流層特別活躍,水蒸氣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並導致霧霾
  記者查閱發現,該說法源自姜冬梅在“天大研究院”網站發表《霧霾之后警惕大旱多震》一文。12月9日,記者聯系到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副院長姜冬梅教授本人。她認為,環境污染固然加劇了霧霾的外在表現,但卻絕非霧霾根本成因。
  姜冬梅引述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健的軟流層活動理論認為,地球軟流層的活動可以解釋大面積、長時間霧霾現象的成因。據了解,王健在2012年4月份發表的《地球內部深層次動因及其影響與氣候變化》提出,地球軟流層的涌動推動了板塊運動,進而引起了地震、火山爆發、干旱等災害現象頻繁發生。(如圖示)
記者查閱王健的文章發現,該文章沒有提到地球軟流層的涌動會導致霧霾的產生。
  姜冬梅認為,依據王健的理論推導,在軟流層活躍的情況下,地球軟流層會使岩石圈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而水蒸氣積聚在近地面,結合大量的污染物后就產生了霧霾。除了霧霾,地震、干旱等其他災害性現象也可能接踵而至,相關部門應提前做好准備。
  對此說法,一位長期研究地震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研究還沒有發現霧霾與地震的發生存在必然或顯著聯系。他表示,將霧霾現象與地震聯系在一起比較牽強。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東寧認為,通常所說的地球內部活躍期,往往表現為火山地震多發。從固體地球物理學的監測看,最近十年火山地震比之前一段時間並無增加。“地球內部活動進入活躍期”的認定還缺乏証據,距離地表100多公裡的軟流層,目前也尚無研究証明其近期特別活躍。
  張東寧介紹說,軟流層又稱為軟流圈,溫度在800℃至1500℃的范圍,一般認為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漂浮”在它上面是一層低溫、剛硬的岩石圈。目前的地震學觀測和地熱測量都顯示,軟流層的熱量釋放是一個非常緩慢而持續的過程,對地表的影響也是穩定的,水蒸氣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由此,這次大范圍持續霧霾也不太可能是這一因素導致的。
  姜冬梅坦承,該理論到目前還是一種假說,尚缺乏足夠的實踐和事實依據。“把地殼運動等地理科學納入霧霾等災害性現象的研究是為了更全面地研究問題。”姜冬梅表示。 
近期南方霧霾成因何在?
  【回應】 霧霾不能簡單用某個公式來表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靜穩天氣是導致本輪霧霾的主要原因﹔霧霾需加強多學科研究
  姜冬梅在文章中給出了霧霾產生的公式:霧霾=(80%以上的濕度+污染物)×逆溫層。她認為,內地今年發生多次大面積霧霾,不可能僅僅由污染物傳播導致。
  上海氣象局有關專家介紹,霧霾不僅與大氣中的水汽、污染物濃度和逆溫層有關,還與大氣擴散條件(水平擴散和垂直擴散)、污染物輸送條件和區域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所以霧霾天氣不能簡單用某個公式來表示。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馮銀廠教授對霧霾產生的這一公式也不認同。“霧和霾是兩個概念,霧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水汽充足、溫度合適、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稱為霧。霾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濃度增高而形成的渾濁現象。”
  馮銀廠說,霾的形成簡單說來有內外兩種成因。內因是污染物的排放。顆粒物在大氣中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工業的發展,能源結構的不合理等問題導致目前大氣中污染物的排放已經足以形成灰霾天氣,隻要氣象條件吻合,灰霾就會出現。外因就是氣象條件,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風,上下運動形成湍流,這些運動有利於顆粒物的擴散。當這些運動幅度都很小時,靜穩天氣出現,大氣中累積的顆粒物越來越多,灰霾天就形成了。“今年霧霾天氣增加和大氣擴散條件差於去年、靜穩天氣多於去年關系很大。”
  對於近期持續大范圍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上海氣象局專家介紹,首先從氣候背景來說,冬季本身就是霧霾天氣多發的季節。其次,近期北方冷空氣弱,所以南方受冷空氣影響也較弱。區域內長期受弱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大氣擴散條件差,容易造成污染物積累﹔加之晴好的冬季,輻射降溫容易造成近地層逆溫,相對濕度高,更容易形成霧霾天氣。
  據了解,12月1日至8日,我國中東部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蘇皖滬等地的霾最為嚴重。中央氣象台有關專家表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靜穩天氣是導致本輪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此次霧霾是今年入冬以來,我國范圍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氣過程。何立富說,江蘇、上海等華東地區此次出現范圍大、持續時間長、局地PM2.5濃度高達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度霾,確實比較少見。一方面是由於冷高壓從華東一帶入海以后,變性高壓處在東部沿岸,使得地面濕度增加較快﹔另一方面是由於前期弱的偏北風轉為后期弱的偏西偏南風,比較有利於周邊污染物在這一帶地區匯集。
  “雖然‘霧霾預示地震’的說法難以成立,但為我們研究霧霾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建議我國有關專家可以從更大視野、多學科領域來加強對霧霾的研究。”一位專家評價道。

倫敦大霧  Fog    Vs   上海霧霾  Haze

20131212095251117.jpg

20131212095249742.jpg

20131212095248855.jpg
倫敦大霧  Fog
来源:环球网

201312061421364780.jpg

bc305bbca96c140f6bb12b.jpg

bc305bbca96c140f6bb92f.jpg

E2A6A763C7CAF57899E46B86204DD356.jpg

Img5901206_n.jpg
上海霧霾  Haze
来源:(互聯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12 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30 02:11 編輯

美國黃石火山「比原先估計更巨大」
更新時間 2013年12月1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46


131211103504_yellowstone_volcano_464x261_afp.jpg

黃石公園的火山溫泉是人們「窺視」地下岩漿房的窗戶之一。


科學家稱,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坐落其上的超級火山體積比以前估計的要大得多。

最新研究顯示,作為黃石公園「坐墊」的岩漿房是原先估計的二倍半。
科學家們發現,黃石火山岩洞長約9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深及地下2-15公里,由200-600立方公里熔岩組成。
猶他大學史密斯教授牽頭的研究小組向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秋季大會提交了這份報告。
史密斯教授說,人們很久以來就認為黃石下面的火山比估計的要大,但這次的發現仍然「令人驚愕」。
如果黃石超級火山今天爆發,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何時「蘇醒」?
黃石超級火山最近一次爆發是在64萬年前。當時,它噴射的火山灰覆蓋了整個北美,且影響到地球的氣候。
史密斯的團隊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測量到這座火山岩漿房的規模;他們測錄黃石及周邊地區的地震數據,並測錄了這些地震發生時的地震波數據。地震波在通過包含了熔岩和發熱的物質時速度較慢。
這個火山岩漿房向黃石公園東北角延伸的距離超過原先估計,其構成包括熔岩和岩石。
史密斯教授指出,這個發現並不意味著黃石火山的危險性更大,但確實為研究火山口東北方向的地區提供了更多信息。
他還補充說,研究小組不清楚這座沉睡的火山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再度蘇醒爆發。
有觀點認為黃石火山大約每70萬年噴發一次;可能早就該有一次大爆發。
但史密斯教授認為下這個判斷還需要更多數據,因為到目前為止黃石火山總共只有三次大爆發,第一次在210萬年前,第二次在130萬年前,第三次在64萬年前。
根據這三次爆發的間隔時間推斷黃石火山爆發的頻率是每70萬年一次,但史密斯認為這不足以為據。
以史為鑒
AGU 秋季大會上的另一份研究報告由英國萊斯特大學科研小組提交。
他們的研究對象是黃石所在的大陸板塊上更古老的火山爆。
這項研究的目標是如何辨別1250萬年至800萬年前這片地域的火山爆發,並確定火山爆發的頻率。
課題組負責人萊喬博士解釋說,研究更古老的火山活動有助於分析、推測黃石火山可能出現的情況。
他的團隊發現,在這段時間內,這個地區的火山爆發次數比以前估計的要少,但爆發的強度則大得多。
(編譯:郱書 責編:董樂)

資料來源:
BBC NEWS









大家毋須恐慌地預測火山爆發日期;可能明天、明年、百年或萬年後!!!!!!!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100 收起 理由
龍王 + 100 辛苦你了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11 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11 13:43 編輯



日本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島面積持續擴大 或可存留數年


na131210006.jpg
小笠原群島西之島附近小島的形成示意圖(網頁截圖)
25jpn.png


國際線上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29日報道,日本氣象廳9日預測稱,小笠原群島西之島附近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新島在數年內會存留下來。1日的觀測數據顯示,該島海拔已經達到30米,氣象廳判定其“正在成為一個能夠禁得住波浪侵蝕的島嶼”。
 但是氣象廳火山科又指出,1973年小笠原群島西之島附近也曾形成類似島嶼,近40年間其面積大約縮小了兩成。因此這次形成的新島在10年或20年後能不能繼續存留下來,現在還屬未知。
  據日本海上保安廳4日的觀測數據顯示,新島的面積達到5.6萬平方米,是發現時的約3.7倍。
2013-12-10 17:12:21   |   來源:國際線上   |   編輯:徐藝源

伊豆小笠原海溝將存在發生8級超強地震的風險。另一方面,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起的地殼變動,也使日本列島的地下積蓄了大量的能量。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毫無疑問新陸地的出現增加了新的憂患。.................
在日本,爆發高風險的火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6 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6 21:22 編輯



日本科學家制造人工地震探尋地下岩漿狀態!!!
477432738705264155.jpg
日本科學家制造人工地震的現場(網頁截圖)
Sakura.png

據日本《朝日新聞》 12月5日報道,日本鹿兒島市的櫻島火山運動活躍,頻繁噴發。12月5日凌晨,研究人員在櫻島上實施了一次“構造勘探”活動,通過人工地震探尋地下岩漿狀態。
學者們將把這次勘探的結果與5年前同等規模的勘探結果進行比對、分析,以掌握岩漿積壓狀態的變化情況等,幫助人們更好地預測火山噴發。
本次勘探活動是由京都大學、鹿兒島大學、九州大學等9所高校和氣象廳共同實施的。勘探活動包括在島內外11處地點挖掘的洞穴中實行爆破,觀測陸地和海底約380台地震儀的搖晃情況。在櫻島有村地區的一處採石場,凌晨2點27分研究人員通過安置於地下40米深處的200公斤炸藥實施爆破。隨著地底發出沉悶的響聲,挖掘孔內積存的水頃刻間形成水柱,噴涌而出。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火山活動研究中心的井口正人教授透露,櫻島火山自2009年開始進入活躍期。據悉,櫻島北側的錦江灣地下所積岩漿與99年前的“大正大噴火”發生前的岩漿規模相當。井口教授還表示:“今后有必要進行持續勘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9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Rottweiler|2013-12-5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ottweiler 於 2013-12-6 15:29 編輯

大自然的咆吼是序幕? 小笠原群島附近現新島或為大災難前兆?










JP1.png


JP251113.png








原前橋工科大學教授濱島良吉指出:“新島嶼的形成讓我們最感到擔心的是富士山的噴發。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地震和火山噴發有密切聯繫。864年富士山噴發5年后發生了以三陸沖為震源的貞觀地震,而 1707年以遠州灘沖為震源的寶永地震的49天后,富士山也發生了噴發。另外,還有‘3•11’地震的余震對茨城、千葉的影響尚未消散等原因,各方面看都充滿不安定因素。”


JPFUJI3.png



1386126055_29ae.jpg
(互聯網)

eca86bd9e1dc13fe931200.jpg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家毋須恐慌地預測地震和火山爆發日期;可能明天、明年、百年或萬年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